走進北京地鐵前門站,一幅《中軸錦繡》壁畫吸引乘客駐足欣賞。在車站拾級而下,地鐵8號線“中軸線專列”飛馳而來,車身外觀包裝、車內展陳及地鐵站內屏蔽門裝飾均融入中軸線元素,既能和大家一同分享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的喜悅,也讓中軸線的文化韻味和歷史底蘊與乘客一路相伴前行。
文物不言,自有春秋。今年來,我國文物保護、管理和利用水平持續(xù)提升。星散在廣闊中華大地上、綿延于歲月歷史長河中的文化遺存不斷綻放光彩,為經濟社會發(fā)展賦予更多活力。
新館新展琳瑯滿目
一座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。2024年上半年,“博物館熱”持續(xù)升溫,在與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中孕育出蓬勃之力。數據顯示,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全國6000多家博物館共接待游客5054萬人次。新館陸續(xù)開放、新展層出不窮,讓中華文明更加可知可感。
工藝精美的杜虎符、造型逼真的鎏金銅蠶、歷經風雨的漢代古船……陜西歷史博物館秦漢館在今年5·18國際博物館日開館。走進基本陳列“天下同一——秦漢文明主題展”,觀眾可以從政治、經濟、思想、文化、科技、交流等6個方面,讀懂秦漢文明的成就與貢獻。
“天下同一——秦漢文明主題展”現(xiàn)場。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
自2月26日正式開館以來,殷墟博物館新館已接待游客70余萬人次。在“子何人哉”專題展,110余片精選的刻辭甲骨,讓觀眾了解卜辭中蘊藏的珍貴歷史信息;在車馬遺跡專題展廳,游客可以感受當年“車轔轔,馬蕭蕭”的壯闊景象。
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、殷墟博物館館長陳星燦表示,新館展出的文物90%以上是1950年春天以來發(fā)掘的文物精品,可以讓觀眾走進甲骨文和文獻記載中的“大邑商”,更直觀地感受商文明的魅力。
文明因交流而多彩,因互鑒而豐富。今年,越來越多的國際交流展覽走進國門,增加了人們了解世界的機會和共享人類優(yōu)秀文化成果的途徑。
2024年新年伊始,故宮博物院在午門展廳推出“埃爾奧拉——阿拉伯半島的奇跡綠洲”“歷史之遇——中國與西亞古代文明交流展”和“璀璨波斯——伊朗文物精華展”三大展覽,聚焦中國與西亞古代文明間的交流互鑒。
“璀璨波斯——伊朗文物精華展”展出的金翼獅來通。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
“中國、伊朗、沙特三大文明古國在午門展廳深情凝視、深度對話,展示出促進文明發(fā)展與文明中心形成的‘天時、地利、人和’諸要素,揭示了絲綢之路上文明成就的背后,應是平等、互鑒、對話、包容的文明交流?!惫蕦m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說。
考古研究步履不停
粗測口徑超過88厘米的青銅大鼎,有著大量墨書文字的槨室蓋板、種類繁多的各式漆木器……4月26日,國家文物局召開“考古中國”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,公布武王墩墓最新考古發(fā)現(xiàn)。
武王墩墓出土的漆盤。國家文物局供圖
此次在一號墓的槨室蓋板上發(fā)現(xiàn)的墨書文字有100多句、近千字,標示著每根槨室蓋板的位置、次序和各個槨室的功能?!斑@對研究楚國墓葬營建過程、職官制度、名物稱謂等問題具有重要意義。”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教授黃德寬說。
欲流之遠者,必浚其泉源??脊殴ぷ魇钦故竞蜆嫿ㄖ腥A民族歷史、中華文明瑰寶的重要工作。今年,包括河南開封景龍門遺址、浙江紹興稽中遺址在內的多個“考古中國”重大項目公布重要進展,延伸了歷史軸線、增強了歷史信度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這些重大項目中,多種學科知識、先進科技手段與考古研究實踐深度融合,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、中國風格、中國氣派的考古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。
在蔚藍的南海深處,南海西北陸坡一號、二號沉船在科技的助力下,緩緩掀開了神秘的面紗。據介紹,此次深??脊耪{查應用了多種深海技術和裝備。例如使用三維激光掃描儀和高清相機完成了沉船遺址分布區(qū)域的全景攝影拼接和三維激光掃描;使用潛載抽泥、吹泥裝置對計劃提取的文物和部分重要區(qū)域進行了抽泥、吹泥作業(yè)等。
一號沉船核心區(qū)攝影拼接圖。國家文物局供圖
“此次深??脊殴ぷ鞒浞终故玖宋覈詈?萍寂c水下考古的融合,標志著我國深??脊畔蚴澜缦冗M水平邁進。”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。
融入生活各顯特色
文物的活力在于融入生活、回歸社會、服務人民。今年來,多所文博機構堅持創(chuàng)造性轉化、創(chuàng)新性發(fā)展,積極探索新的融合形式,力求更加生動立體地闡述文物的文化內涵,增強文物與觀眾的交流互動,全息多元展現(xiàn)文化遺產的魅力和生命力。
——今年暑假,多地推出考古遺址研學、考古工地公眾開放日等活動,讓考古從“高冷”走向大眾。位于陜西省榆林市靖邊縣的統(tǒng)萬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設置了模擬考古體驗區(qū),游客可參與考古發(fā)掘過程,了解統(tǒng)萬城遺址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淀。
——“這一站,唐朝”文化主題活動6月在北京地鐵國家圖書館站舉行,分版塊展示了唐代的詩歌、書畫等,包括大量古籍影印本、著名書法作品的復制品,如《張旭古詩四帖》《顏真卿祭侄文稿》等。并在展覽區(qū)櫥窗內設立鏡面,配上取材于《步輦圖》的宮女打扇圖案供乘客拍照留念。
“這一站,唐朝”文化主題活動現(xiàn)場。人民網記者 韋衍行攝
——今年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十周年。5月,文化節(jié)目《啟航!大運河》與觀眾見面。節(jié)目以“文化探訪團”的沿河探訪為經,以大運河的古今故事為緯,營造沉浸式的文化尋訪場景,清晰勾勒出大運河從起源到發(fā)展的歷史經緯,為大運河文化故事提供新的“打開方式”。
——“為亂世辭別鄉(xiāng)園,為亂世驚起沉眠”。5月31日,由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、湖南博物院聯(lián)合打造的文博題材京劇《皿方罍》上演?!睹蠓嚼湣吩谧鹬貍鹘y(tǒng)戲曲美學的基礎上,將寫實與寫意相結合,將文物皿方罍的故事藝術化地呈現(xiàn)出來。
不忘本來,方能開辟未來。廣大文物工作者要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,以文物保護利用繪就文化傳承發(fā)展新畫卷,讓歷史文化遺產為美好生活賦能添彩,在文化自信自強中推進中國式現(xiàn)代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