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博物院藏李因《荷花鴛鴦圖》(局部)。
南京博物院供圖
近日,“中國古代女性系列展·萬古情長松柏下——明清時期中國才媛的藝文與巧思”在南京博物院開展。此次展覽精選101件(套)珍貴藏品,通過“庭院深深 娟娟靜好”“秦淮如歌 千秋情長”“女有士行 才明絕異”“玉臺綴珍 翰墨流芳”4個部分,展現(xiàn)明清時期中國才女的蘭心蕙質與藝術成就。
明清時期,隨著經(jīng)濟發(fā)展和社會變遷,女性得到了更多更好的受教育機會,積極參與藝術創(chuàng)作,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藝術傳承發(fā)展中不可忽視的力量。
此次展覽的策展人、南京博物院古代藝術研究所研究員曹清介紹,明清時期的才女們寫詩、交友、作畫、旅行,集閨塾師、畫家、作家等多種身份于一身,不僅注重個人修養(yǎng),還關注家國命運,具有俠肝義膽和忠貞氣節(jié)。
柳如是善吟詠,工書畫,常著儒服與“云間三子”議論國事,是一位“俠而烈”“饒膽略”的奇女子。歷史學家陳寅恪晚年著《柳如是別傳》,評價其為“女俠名姝”,有“民族獨立之精神”。展覽中呈現(xiàn)了常熟博物館藏清代高塏題《柳如是像》。此畫以線描為主,描繪了柳如是著常衣的形象。
馬守真以精于畫蘭而名揚江南,自號“馬湘蘭”。為人曠達的她,所畫蘭花多為荒坡幽谷中的野生蘭花,具有飄逸脫俗之氣。安徽博物院藏馬守真《竹石蘭花圖》筆墨洗練,翻轉有致,蘭、竹互為襯托,富有表現(xiàn)力。
明清時期,不少才女受家學熏陶而具有良好的藝術修養(yǎng),如著名書畫家仇英的女兒仇珠、文徵明的玄孫女文俶等。文俶擅長畫花卉,所繪1000多種金石昆蟲草木圖集成《金石昆蟲草木狀》。展覽中有一幅文俶《墨梅圖》扇面,以濃墨繪虬曲蒼勁的老枝,襯托出淡墨青枝的生機,配以秀麗的“沒骨”梅花,生動體現(xiàn)了梅之清韻。
明清鼎革之際,戰(zhàn)亂頻仍,一些才女走出閨閣,承擔起養(yǎng)家糊口的重擔。黃媛介在杭州西湖畔鬻字賣畫,聲名漸揚。她推崇董其昌的文人畫意趣,以筆墨簡淡的山水畫著稱,所繪景致疏遠空曠,頗具野逸之情。同時代的張岱寫詩贊美她:“未聞書畫與詩文,一個名媛工四絕?!?/p>
李因自幼習詩畫,擅水墨花鳥,其夫為晚明畫家葛征奇?;楹?5年間,她隨夫君輾轉各地赴任,游歷甚廣。葛征奇殉明后,李因以賣畫維持生計,其畫成為當?shù)亍巴烈损佭z中所不可缺之物”。清代《國朝書畫家筆錄》稱其“所畫極有筆力,無軟弱態(tài),當時名譽甚隆,真閨閣翹楚也”。李因《荷花鴛鴦圖》描繪了一對鴛鴦在荷塘中嬉戲的場景,筆意蒼古靜雅。
上海露香園顧氏女眷開創(chuàng)了“以針為筆,以纖素為紙,以絲線為顏色”的畫繡藝術,被稱為“顧繡”,對蘇繡的發(fā)展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。清初,顧蘭玉因家庭變故,為生計設帳授徒30余年,女子爭相傳習,使顧繡逐漸走向商品化生產(chǎn)。南京博物院藏露香園款《麻姑獻壽圖》,繡幅內(nèi)容為麻姑獻壽,上部桃株5幅,下部坡石花枝,將顧繡與穿珠繡結合,為清初繡品特色。
除了江南名媛,此次展覽還介紹了一位北方才女——邢慈靜。她是山東人,明代書法家邢侗之妹,早年受兄長的影響學習書畫,在詩、書、畫上皆有造詣,晚年臨摹《澄清堂帖》,深得王羲之神韻。南京博物院藏邢慈靜《臨王羲之〈胡桃帖〉》是一幅草書作品,雖為臨寫,但保留了原帖的縱引、折筆之勢,運筆精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