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?學生求學要先學基礎(chǔ)、懂規(guī)矩、養(yǎng)習慣,這是毋庸置疑的規(guī)律和常識。在學習的起步階段,學生需要教師的細致教授、訓練甚至管教,以便有一個良好的開端,如學習拼音和基礎(chǔ)漢字,學習數(shù)字和符號,學會整理文具、遵守課堂規(guī)則等。在啟蒙階段,學生會很依賴教師,這就像孩子剛學走路時需要家長呵護、指導、矯正、扶持、鼓勵、訓練一樣。但想讓孩子學會自己走,家長就必須適時減少保護、扶持的措施,家長過度、過多的保護,會逐漸成為孩子進步的障礙或累贅。
??教學也是同樣的道理,教師要舍得、敢于、適時、大膽地放手,讓學生早一天完成從“扶著走”到“自己走”的蛻變。
??為此,教師應樹立一個理念:學生能自己學會的不教;和同伴交流一下能學會的也不教;實在不會的,學生來請教,教師也不能和盤托出、直接給出答案,而應給一點兒提示,提供一點兒資源,讓學生自己尋找工具、查找資料、另辟蹊徑,努力、試錯、再試錯,經(jīng)歷艱苦思索,最終獲得成功。在這樣的過程中,學生才能體驗學習的快樂,樹立自信心,獲得成就感。
??教師的價值在于讓學生早日具有獨立學習的能力,而不是教的多少和時長。那么,教師應該如何恰當?shù)?、適時地放手呢?又怎樣才能放開手呢?
??首先,要從獨立輸入信息開始,讓學生自己閱讀課本。課本是學生學習的第一依托,學生能自己閱讀課本是獨立學習的第一步。不只是語文,各科教師都要結(jié)合學科特點,花時間指導學生閱讀本學科課本,并且不能僅僅停留于讀,一般還應劃出重難點、標出疑惑處,并提出問題,力求讓學生自己完成課堂和課后練習題。這是學生走向自主學習的第一步,也是關(guān)鍵的一步。
??為了使學生通過閱讀課本順利完成學習任務,教師可以有目的地編寫一個幫助學生學習的工具,可稱其為導學案或自主學習單,借此設計學習流程、指導學習方法、補充學習資源、提供學習支架,并進行檢測反饋,引導學生提煉、總結(jié)、反思。導學案或自主學習單應成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路線圖、方向盤、墊腳石,使學生獨立學習成為可能。
??其次,要建立學習小組,通過團體評價,弱化個體競爭,培養(yǎng)團隊精神。教師要構(gòu)建組內(nèi)互幫共贏、樂于分享、不會就問的小組文化,讓學生形成通過交流解決問題的習慣,為學生日常學習提供學習伙伴系統(tǒng),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體驗團隊的力量,并形成與他人合作的習慣。
??再其次,要組織集體探究,把學生自學中不能解決的問題,通過學生展示、分享、質(zhì)疑、答辯,以及教師追問、點撥,組織集體力量解決。
??學生自己先學、小組互學、班集體共學、教師參與的路徑搭建了學生獨立行走的橋梁,但這只囿于從課本到課本的簡單學習,就像孩子雖能脫離大人扶持自己行走,但只限于天氣晴朗、道路平坦、沒有障礙與危險的環(huán)境。那么,面對生活中各種復雜環(huán)境,如何才能不懼風雨泥濘、山路崎嶇,逢山開路,遇水搭橋,在復雜路況下不迷路、避車險呢?這就需要經(jīng)歷更多實踐和模擬實踐的錘煉。
??為此,教師需要改變教學策略。一是整合學習內(nèi)容,改變碎片化的課時設計,實行大概念、大單元式的課程設計,讓學科知識結(jié)構(gòu)化,開展跨學科學習,依據(jù)解決問題的需要整合不同學科的內(nèi)容;從生活實際出發(fā),進行項目式學習,讓學生思維經(jīng)歷連續(xù)、綜合、復雜的挑戰(zhàn),從碎片、淺表、簡單的低階思維走向綜合、深層、復雜的高階思維。二是強化生活實踐,讓學生在生活實踐或模擬真實生活情境中觀察生活、發(fā)現(xiàn)問題、提出問題、分析問題,收集資料、設計方案、解決問題、進行驗證,使學生像科學家一樣經(jīng)歷探究過程,在生活實踐或模擬真實生活情境中學習,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形成素養(yǎng)。三是融入信息技術(shù),打破圍墻限制,讓廣闊世界成為學生學習和研究的對象,讓圍墻內(nèi)外的人和物都成為學生學習的資源,讓學生借助信息技術(shù)提高學習效率。
??教師應通過教學,最終使學生能依據(jù)生活需要,自主選擇學習內(nèi)容,安排學習進程,采取適當舉措實施學習過程,完成學習任務,檢驗學習結(jié)果,反思學習狀況,調(diào)整學習策略,從而成為一個能應對未來復雜世界的自主學習者和生活者,讓學習成為生活的一部分,在生活中隨時利用學習改造生活。(孫鐵龍 作者單位系陜西省大荔縣城郊中學)